我們一起學習作
孫俊梅
2020-05-28 17:08 發(fā)布
學生習作時最大的難題是“沒東西可寫”。在教學中,我善于引導學生關(guān)注身邊的人和事,景和物,抓住了各種有利時機,即情即寫訓練,讓學生體會到“真實”作文素材就在身邊。 每到天氣變化之時,便是我指導學生觀察寫作的日記。我們傾聽過暴風雨聲,欣賞過天空中姿態(tài)萬千的云朵,也用手接住雪花,細數(shù)過它的花瓣…… 一天,我教同學們用彩泥捏唐僧。不一會兒,神態(tài)各異的唐僧被請上了講桌,同學們紛紛圍觀。不料,桌子動了一下,唐僧跌落在地。大家大驚失色,都在尋找自己的作品,誰知一群唐僧中,有的腿折了,有的頭扁了,還有的成了一個大花餅……笑聲之后,一篇篇充滿童趣的作文交了上來。 生活的單調(diào)、乏味,也是孩子們尋找不到素材的原因。因此,在作文教學中,我讓孩子走出課堂,走進社會,走進日常生活中,開闊了學生的視野,讓學生從生活中選取素材,寫出真實的感人的文章。生活中處處有作文,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學作文,符合學生習作的心理,有利于學生的創(chuàng)新精神的培養(yǎng)。 一次,我組織學生到超市自主購物。每人只帶10元錢(包括往返車票),所購商品是物美價廉,實用。同學們在超市里邊看、邊選、邊想。不一會兒,便在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完成了任務,其中也不乏有許多小插曲。接著,我給他們每人發(fā)了一張表,上面印有“購物計劃”“經(jīng)過”“感想”等,并在“備注”欄里注有“把購物中的小插曲,感受最深的部分寫具體”。這樣既培養(yǎng)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,也獲得了第一手的素材,文章自然就寫生動了。 此外,我還組織學生到公園觀菊展,到廣場去放風箏,到植物園去野餐……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覺得習作就是寫好身邊的人和事,就這樣,孩子們漸漸愛上了習作……